以团的建设为核心拓展共青团育人新功能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3-08-21 作者: 访问次数: 103
加强和改进团的建设,是实现共青团工作新世纪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团组织自身不断完善和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整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团的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和新问题,围绕素质教育的总要求,不断夯实团的组织基础,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逐步增强共青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在工作实践中紧密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任务和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本校共青团工作的优势和特点,着力体现“教育体系网络化、教育形式课堂化、教育评估规范化、教育成果显性化”。团的建设更加规范,团的组织形象更加鲜明,构建了以团的建设为核心的共青团育人新体系,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成才欲望强烈、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和优秀学生群体。

一、拓展团的素质教育功能已成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课题
当前,大学生关注个人前途,渴望成就事业。一要成才,二要发展,成为人生发展的主题。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偏重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文体活动组织,在高校整体育人中处于辅助性的地位,并在活跃基层组织、点面结合、教育质量并举、工作机智的规范、前瞻性研究及育人功能的拓展等方面还做的不够,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容、方式、手段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华东理工大学团委正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求实务实的态度和创新发展的思路,积极探索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把团的建设作为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前提,把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作为赢得青年、教育青年和引导青年的突破口,不断推进团的建设。

二、推进高校共青团职能建设,服务青年学生要成才求发展的内在需求。
1、以邓小平理论学习为核心,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三观”教育
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邓小平理论学习和形势任务教育活动,按照“知行合一、作用合一、载体合一”的要求,针对人多面广的特点,建立校院班三级学习网络,将第一课堂教育延伸到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指导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开展“爱国、荣校、修身”系列主题活动中,引导学生“学理论、进头脑、见行动”,自觉用邓小平理论构筑精神支柱,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全校每年均有10人荣获上海市邓小平理论学习交流一、二、三等奖,学校连续五年获得市教委优秀组织奖。
2、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结合时事国情,开展“思想学术节、文化艺术节、体育节”三大节日及英语节、电脑文化节等活动,营造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各类报告会、演讲、文艺晚会、知识竞赛、体育比赛等活动精彩纷呈、好戏连台。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中主力军作用,规范校园文化建设运作机制,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在培养中提高,组织性与群众性相结合,推动校园文化持续活跃和健康发展。广大学生在校园的大舞台上展示了才华,锻炼了能力,提高了人文素养,自觉团结和凝聚在团组织的周围,并在市级文体比赛中披金挂银,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3、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社会实践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东理工大学团委从学生实践基地建设入手,加强了同周边社区和祖国各地的共建,做到基地建设规范化、长期化、制度化。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指导思想,精心设计、规范操作,多层次、全方位地扩大参与面,从阶段运作转化为常规运作,虚化时间界限,做到社会实践活动三位一体即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与团日活动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主题调研、公关交际、挂职锻炼、社会考察、生产实践、社区援助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提高自身”。连续多年获得团中央和团市委的表彰。
4、以科技学术活动为重点,深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工作
紧密围绕素质教育目标,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开展科技制作、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调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意识。设立创新奖励基金,组织科技成果展示等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创新,参加如“挑战杯”、“创造发明杯”等科技竞赛。在上届“挑战杯”中荣获了优胜奖。

三、 夯实基础,完善机制,建立共青团育人的组织保障
1、活跃基层,推进班团组织规范化建设
    巩固和活跃团的基层组织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团委不断完善、规范现有的传统班团建制,实行每两周一次团日活动,在组织活动建设中实施“抓严、放活、开放”的原则,采用团委“规定动作”与支部“自选动作”相结合的模式,在班团工作中实施统一的“华东理工大学团组织生活记录手册”和每月的“特色团日”活动评选。做到团日活动和团组织生活有计划、有落实、有记录、有考评。丰富组织生活内容,从机制和载体上保证基层团支部的全面活跃。
2、重点培养,推进团干部队伍建设
    围绕“高进、严管、优出”目标,不断完善团干部管理机制,按照“2+3”模式即两年专职团工作、三年在职读研究生,选拔优秀毕业生担任专职团干部。每年对新上岗的团干部进行业务知识系统培训,创造机会选派优秀团干部参加市团校和党校学习,对在岗教师和学生团干部开展18学时(6学时理论学习、6学时研究讨论、6学时实践操作)岗位培训活动,新老团干结对子定期交流经验体会。提高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了一支精干、素质全面的团干部队伍。
3、完善制度,推进团的工作考核和总结
    以“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活动阵地好”为标准,深入开展基层团组织的评优和总结工作,制定了“华东理工大学共青团组织考核条例”,健全公正合理的基层团组织的考评体系。建立各项工作的评估机制,完善专职团干部工作条例及分团委考评机制、完善优秀团员青年、先进集体及“十佳”个人、集体评比的细则,编写《基层团组织工作实务》一书,加强高校共青团工作信息调研和理论研究机制的建设。

四、 适应学校教育改革,拓展共青团育人新领域
1、规范体系,加强共青团思想政治和素质拓展的载体建设
    在进行对广大团员教育同时,根据学校教育改革要求,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建立了五个素质拓展的载体:一是以“抓严、放活、开放”为原则的团日活动,建立了开放式的体系、资源共享和严格考评机制;二是以“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成才意识”的体现即学习邓小平理论“三出”为特色的邓研活动;三是以“拓展素质、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的社团活动;四是以“国情教育、实践教育、责任教育”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五是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为主旨的志愿者服务。
2、建立平台,加强网络共青团工作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设施和资源,探索网络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校团委和院分团委设计制作网页,抓住学生热点丰富网页内容,及时更新和维护,增加点击率和吸引力;开通团委电子信箱,以服务的精神与学生开展思想交流,提供学习援助;根据社会热点,设计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明讨论,开展网上团日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将健康的文化引入到如电子公告板等网络领域。
3、体制创新,加强共青团进社区工作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发展,学生公寓将逐渐普及,公寓化住宿打破了传统的宿舍管理,同班级、同学院的学生相对分散,学生的自由度增大,如何加强学生公寓社区的管理和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加强研究和解决问题。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引进全新的“学生社区团工委”概念,以公寓楼为单位成立分团委,以寝室为单位成立团支部,对团员实行双重管理,减少团组织教育和服务的空白点,建立新环境下的共青团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