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奋进】首获“特等奖”!我校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国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
发布人: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3-11-01 作者: 访问次数: 10

10月26日至30日,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我校首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取得历史性突破。我校报送国赛的6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共斩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同时,斩获“黑科技”专项赛“星系级”(特等奖)作品1项、“行星级”(二等奖)作品1项、“揭榜挂帅”专项赛三等奖2项,“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校党委副书记沈海涛慰问了参赛师生。团上海市委挂职副书记唐志宇、团贵州省委副书记施昆到我校作品展台参观调研。

“挑战杯”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经过30余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成为面向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课堂、提升青年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的有形载体,获奖者中走出了多位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等,在广大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

经过集中展示与公开答辩,最终,我校物理学院《面向柔性印刷电子的低熔点合金墨水》荣获特等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水净有方——基于空化水射流的水体净化循环系统》、化工学院《“锂”争上游——盐湖卤水提锂关键分离材料开发》荣获二等奖。此外,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氢”晰可见——一体式自供能柔性室温氢气传感器设计制造》、药学院《归萃饮——基于民族药西归抗衰研究开发的功能性食品》、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以专业坚守提升服务绩效:全国58城市青年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证研究》荣获三等奖。

在“黑科技”专项赛中,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AI Plus for Polymers研发平台的构建及系列高性能聚合物的研制》荣获“星系级”(特等奖)作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小型熟制禽蛋一体化加工装置》荣获“行星级”(二等奖)作品。在“揭榜挂帅”专项赛中,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叶片水射流表面强化与疲劳寿命提升技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3Dify——面向元宇宙的数字分身高效生成技术》荣获三等奖。在“红色专项”活动中,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看黔途”——创新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荣获二等奖(贵州缩影-红色文创),药学院《闽乡柚梦——以云端益植模式为支持的直销助农计划》、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云海寻梦——提升西南地区青少年逆商的社会工作赋能模式研究》、药学院《云归知处——探研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助力西归科技转化赋能新发展》荣获三等奖。

据悉,本届“挑战杯”竞赛聚焦科技强国战略部署,提升育人实效,不断提高品牌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推动竞赛改革优化。赛事架构更加优化,学生参与更加广泛,组织发动更加活跃,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强化校级赛事组织,牵动基层活动,吸引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评审制度更加科学,赛事权威性、公信力进一步提升;宣传交流更加深入,赛事辐射覆盖面和影响力大大增强;地方特色更为彰显,有机融合红色、科技、青春及贵州元素。

校党委副书记沈海涛参观调研我校参赛作品‍

团贵州省委副书记施昆参观调研我校参赛作品

主体赛获奖信息:

特等奖作品:物理学院《面向柔性印刷电子的低熔点合金墨水》

团队成员:唐桤泽、季鑫、钱晟、管晓彤、王宇飞、杨扬、范世昌

指导教师:张震、钮月萍、侯宇

团队自主设计、开发新型合金电子墨水,创新性采用低温共还原与控温熟化生长工艺制备熔点低、球形度高的合金微球,作为金属粘结剂,通过瞬时液相扩散连接金属填料,形成长程连续通路,电子高效传输。该款合金墨水具有固化温度低、导电性好、直写印刷精度高等优势,在柔性电路板印刷生产与柔性电子封装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二等奖作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水净有方——基于空化水射流的水体净化循环系统》

团队成员:祁杰、王飞龙、孙荣伟、邵志豪、陆文卿

指导教师:王宁、张子轩

“水净有方”团队设计了一款将空化水射流与光催化氧化技术相结合的水净化系统,致力于处理电镀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推动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该系统由四个主要模块整机集成,采用射流靶盘结构与药物混合射流技术,加速净水药品溶解和空化云溃灭,从而提高净水效率,相较于传统工艺净水效果提升10%以上,净水效率提升150%以上。


二等奖作品:化工学院《“锂”争上游——盐湖卤水提锂关键分离材料开发》

团队成员:潘亚男、郭亦泓、靳佳奇、张嘉雨、吴宝龙、史振嘉、许智城、杨柯

指导教师:于建国、林钰青、林森;

吸附-膜耦合提锂技术由于具有低能耗、高度集成等优点,成为卤水提锂首选工艺。研究团队创新突破开发吸附-膜耦合提锂工艺过程关键功能材料——高分散性、高吸附容量铝系锂吸附剂、高渗透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实现了高镁锂比察尔汗盐湖卤水中锂资源的纯化和浓缩的突破创新,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三等奖作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氢”晰可见——一体式自供能柔性室温氢气传感器设计制造》

团队成员:褚天舒、周泽、荣超、茅鑫园、覃柱僡

指导教师:张博威、轩福贞、殷伟

团队以氢气传感的检测性能优化和安全隐患规避为目的,研发了一体式自供能柔性室温氢气传感器,提出从设计氢敏材料和自供电系统入手,解决当前氢气传感器性能差、安全性弱的难题。为工业生产中的制氢、储氢和用氢场所的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检测方式。


三等奖作品:药学院《归萃饮——基于民族药西归抗衰研究开发的功能性食品》

团队成员:范颖秀、彭施宇、吴亦慧、李昊泽、杨舒婷、江誉涵、盛典、冯颖妍

指导教师:胡泽岚、李剑、杨天诺

归萃饮团队从云南白族药食同源的中草药西归的整体抗衰作用入手,创新发掘西归在抗激素药源性皮肤衰老领域的潜力,迭代研发了在功效、价格及安全性上都更优的缓解激素药源性皮肤衰老的功能性食品,即“归萃饮”。团队成功助力西归进入云南省地方食品名录,促进云南当地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等奖作品: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以专业坚守提升服务绩效:全国58城市青年社会工作者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证研究》

团队成员:于钰、倪菡、程怡雯、林嘉奕、胡怡、陈谋娟、李文婷、王依铭

指导教师:何雪松、万胤婕、刘畅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全国58个城市的社会工作者进行调查,探究青年社会工作者专业坚守与服务绩效之间的关联。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炼专业坚守与服务绩效的操作化概念,并从促进青年社工坚守行业、提升服务绩效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不断优化青年社工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激励更多青年人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


“黑科技”专项赛获奖信息:

星系级(特等奖)作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AI Plus for Polymers研发平台的构建及系列高性能聚合物的研制》

团队成员:徐崟壹、许鑫垚、宋爽、叶祥飞、赵文林、应蕙、张世钊、杨奇、曹书鉴

指导教师:高梁、王立权、林嘉平

“AI Plus Polymers”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聚合物材料的研发。团队建立了国内首个AI Plus Polymers研发平台,包含树脂结构性能数据库和基团间化学反应数据库,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多种性能预测模型。该平台具备数据检索、结构设计和配方优化等功能。为航空航天等领域使用的高性能聚合物研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行星级(二等奖)作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小型熟制禽蛋一体化加工装置》

指导教师:张玉

参赛成员:张卿泓、李朝阳、任嘉锐、黄沛然、俞学鑫

为解决部分个体商户在生产售卖中对于禽蛋类食材脱壳处理的需求,本设计装置首次将传统剥壳流程中的破壳、剥壳、分拣三部分进行集成,且创新性适配多种禽蛋的去壳,在剥离壳体的前提下,显著提高了蛋的成品率和剥离蛋体的效率。解放了劳动力,获得商户的一致好评。


“揭榜挂帅”专项赛获奖信息

三等奖作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发动机叶片水射流表面强化与疲劳寿命提升技术》

团队成员:迟雨欣、宋飞、潘锦涛、朱贤皓、石爽、曾熙婷、邵志豪、王公毓、潘磊、李阳

指导教师:刘长利

三等奖作品: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3Dify——面向元宇宙的数字分身高效生成技术》

团队成员:李昀泽、陈瑞尧、余志玲、周俊泓、梁程瑜、姜舒凡、吴佳丽、康海星

指导教师:应方立

3Dify团队致力于构建基于元宇宙场景的数字人网络服务系统,将人像模型精细化高效重建技术与定制风格的3D打印服务相结合,通过用户上传单张或多张二维人像图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元宇宙场景互动的数字分身。项目组采用端到端深度学习算法,将重建技术从单一视角扩展到多视图输入,从而提升了模型几何结构推断与纹理推断的精度。


“红色专项”活动获奖信息:

二等奖作品(贵州缩影-红色文创):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看黔途”——创新传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成员:肖睿成、侯觉、沈禹心、孙彦阳、张立晟

指导教师:何雪松、黄建华

解决传统苗银存在的创新难、传承难、推广难,无法满足新时代消费者高质量需求的情况,通过产品创新、推广创新和模式创新的“三新”方案,利用IP孵化、直播和电商平台完成非遗产品销售转化。打造了一个新形势下“文化焕活+乡村振兴”产业融合服务平台,实现“非遗文化强焕活,文化产品双出黔”的美好愿景。


三等奖作品:药学院《闽乡柚梦——以云端益植模式为支持的直销助农计划》

团队成员:张旻钰、彭施宇、奚墨驰、李婉婕、闵一婷

指导教师:杨天诺、邵桐、魏金莲

“闽乡柚梦”团队前往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开展实践,以新视角了解蜜柚发展现状,用新思想助力蜜柚品牌推广。在6天时间里,团队走访5村4企5部门,从种植、销售、延伸产业等多维度展开调研。累计形成12份视频资料与10篇调研推送,并设想了“柚与侬”互联网益植平台,以在线新经济模式推动蜜柚产业创新发展,共筑乡村振兴之路。

三等奖作品: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云海寻梦——提升西南地区青少年逆商的社会工作赋能模式研究》

团队成员:迟芃楚、查皓钰、李叶茂、李欣仪、李承瑾、梅思语、刘艺涵、陈文婷、方宇舟、胡玉婷

指导老师:姜忱、黄锐、张昱

“云海寻梦”团队关注西南地区青少年成长发展,旨在通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提升青少年逆商水平。团队从影响青少年逆商提升因素出发,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从乐观感、效能感、归属感三个层面,设计出一套提升西南地区青少年逆商的完整社会工作赋能模式。团队补充家庭系统的介入,打破以往青少年赋能场域的单一性。


三等奖作品:药学院《云归知处——探研道地药材全产业链,助力西归科技转化赋能新发展》

团队成员:彭施宇、闵一婷、江誉涵、张雅文、吴亦慧、张旻钰、奚墨驰、陈湘蕾、万孟铃、何志豪

指导教师:胡泽岚、李剑、杨天诺

“云归知处”团队前往云南昆明、文山、大理等地为西归产业寻找创新发展之路。通过实地采样、农户访谈、参观观摩等多种实践形式,团队成员充分考察西归的生长环境与使用现状,撰写相关调研报告并牵头与大理州科技局等单位开展产业发展研讨会,积极推进西归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申报工作。实践成果获得《光明日报》等20余家媒体的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