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3-08-11 作者: 访问次数: 64

                                                             倪炜 吴蓉

 

摘要:在正确认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索。把握方向性,进行扎实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注重现实性,将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及个人发展相结合;加强针对性,开展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实效性,多载体多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现阶段和将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是否具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伟大的战略性工程。我们必须把它摆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下大力气加强和改进它。

一、把握方向性,进行扎实而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人们主观精神世界的产物,不会在人们的头脑中自发产生,也不会在人们的实践中自发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来自于科学的理论指导,真正懂得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大前提,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环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首先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牢牢把握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方向。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我国发展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性的基础上的理想信念才是真正科学的理想信念。当前,国内极少数人公开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在思想文化上主张取消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在价值观上主张损人利己的极端个人主义,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抛诸九霄云外。而很多大学生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这种认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学习、学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理想信念教育首先要生动具体、全面深刻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世界科学领域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是集思想性、科学性、政治性为一体的思想理论体系。只有端正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识,才能使学生自觉学好马克思主义原理,自觉抵制各种资本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侵蚀。教条式的学习、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特别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

2、帮助大学生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科学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就要帮助大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也是大学生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科学方法。

学好了唯物辩证法,就能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也能正确衡量和选择我们的理想信念。大学生通过长期的科学文化、思想认识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理论素养,也能自觉、自主地分析和选择意识。因此,马克思主义教育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方法论的引导,使他们掌握唯物辩证法,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正确地观察与分析问题,自觉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二、注重现实性,将大学生理想信念和社会及个人发展相结合

理想信念是人们奋斗的目标,更是支持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理想信念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可实现性才更赋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增加人们的信心。因此,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切实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国际的竞争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

大学生储备了较多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注重个人利益、个人发展,相对忽视社会、国家利益与发展的问题,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大学生思想实际,应该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立足点建立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之上,为其谋利益的宗旨上。要积极引导青年认识他们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之所在,使他们看到未来和前途,适时地把他们的个人理想引导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奋斗上来,从而使个人的具体理想与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只有社会、国家发展了,自己才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在这种“结合”的过程中,升华思想,坚定信念,减少大学生在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时的逆反心理。

三、加强针对性,开展不同层次的理想信念教育

1、认清大学生群体与社会群体的差异,针对性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关注、思考着社会现实,能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也能从现实问题中提炼自己的观点。但是,他们接触社会不广不深,容易被复杂的现象迷惑,对事物的认识容易流于表面或片面,认不清主流和本质。因此,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是在思想行为还是心理素质方面,都有许多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点。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关注其思想特点和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

首先,要认清大学生的阶段特点并将理想信念教育长期化。

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要学生培养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必须认真分析社会转型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要求和大学生的特殊性,针对其思想认识特点和接受规律,研究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法。在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无所适从,造成信念的偏差。这使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异常紧迫,就对我们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一个活动、一项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我们应该把阶段性和长期性统一起来,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将自己塑造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必须将教育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转化和细化,回答大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回答与他们的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在我们的引导下把自己的思想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起来,使他们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奠定基础。

其次,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加强社会意识。

在我们针对普通大学生的一次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优势确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可见,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总是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取舍需求。因此,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同时也要将他们个人理想的实现和社会理想的实现结合起来,引导他们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认识和反思自己的个人理想,使他们认识到符合社会及党和人民利益的个人理想就是社会理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认识到只有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自身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使他们认清自己所担当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发他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

2、针对不同观念的大学生,采用不同的理想信念教育手段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除了表现出一些群体共同特性以外,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其独立的知识、思想、观念体系,因而每个学生在其理想信念形成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所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分门别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第一,对非党员非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依托“两课”进行理想信念的指导。

学生中有部分理想信念意识淡漠,不关心当前政治。对这部分学生,需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 “主阵地”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始终是我们进行科学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真正做到科学、准确、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和抵制错误腐朽的思想文化的侵蚀。

第二,对入党积极分子,依托党课理论、实践创新和组织培养进行进一步的理想信念教育。

对入党积极分子,以党校理论课程为基础,进一步的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我们还尝试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探索建立“准支部”党性锻炼小组,在“两课”和党课之外,为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一个继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为他们提供更多塑造和提高党性修养的机会。在准支部中,继续进行理论和信念的教育,同时展开结合理论的长期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使这一批已经开始形成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学生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的提升。

第三,对于学生党员,通过多种手段,不断强化其科学的理想信念。

对于已入党的学生党员来说,他们的理想信念已较明确和扎实,以思想汇报、组织生活、党性分析、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多种手段的综合使用,帮助他们强化科学的理想信念,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大学生人群增强理想信念。

四、提高实效性,多载体多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要建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不能仅凭简单的说教,必须积极拓展教育的新方式,以增强教育的效果和实践性。

1、注重互联网的作用,以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新的机遇,认真研究高新技术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充分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这个新兴载体,接受网络,利用网络,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首先,我们要努力占领阵地,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网络上扎根,要采用法律和政策等手段,加强对因特网传播的监控,净化网络信息环境。并且建设高质量的理想信念教育网站,加强引导、注重疏导,开展网上思想交流,把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做细做活。

其次,更新观念和内容,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教育,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开发,软件要力求把严肃的宣传主题以生动的形象,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精心设计内容,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灌输式”教育改为“渗透式”教育。

2、改善校园文化氛围,以良好的校园精神影响学生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也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1]。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内在的教育导向、潜移默化的功能,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活跃课余生活、疏导消极情绪等方面,是其它形式的教育难以替代的。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文化、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提倡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坚决抵制消极、庸俗、低下、颓废、腐朽的文化侵入校园;要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体现不同层次和特点,广泛开展大家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健康高雅的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文明健康的情操和审美意识,从而为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升华的优良环境。

3、注重实践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做到知行统一

教育学生把远大理想同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是转型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发挥社会的“第二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实践参与中构建合理的理想信念结构。

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已经远不是知识性的课堂传授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完成。让大学生深入社会,在社会中经受锻炼,从社会中吸取营养,在对多样化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的认识分析中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从而根本提高强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

理想信念教育要充分挖掘社会这个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认真组织利用假期进行的社会调查和考察活动,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使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增强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能力,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4、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其他教育内容相结合

A、与“三观”教育相结合

崇高的理想信念,来自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要切实抓好“三观”教育。当前,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三观”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令人担忧。如一些大学生在世界观方面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悲观情绪[2];在价值观方面表现为崇尚自我,把个人利益作为行动的指南;在人生观方面,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名牌院校的“高材生”,为了个人发展,在接受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之后,考出雅思、托福直奔资本主义怀抱。因此,在新形势下还需加大“三观”教育的力度,不仅使大学生明确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用正确的人生观去思考和对待人生中面临的荣辱、得失和贫富等问题.以及用正确的价值观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和社会、国家的关系。大学生的“三观”建立好了,理想信念才能坚定。

B、与国情教育相结合

进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加强国情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建设社会主义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党根据不同的战略时期提出的建设目标都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所形成的理想体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必须把握我国的国情现状,使大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了解时代的需要,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自身努力的目标。

C、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

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增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吸引力、感染力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的人格完善为价值目标,以贵和乐群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推己及人为价值思维方式,以修齐治平为人格修养的实践操作程序。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培养了炎黄子孙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进步和文明,化解社会、道德、精神、价值等问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教育,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使他们高度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振兴中华民族的信念,有利于大学生群体与社会群体的融合,树立符合中国社会现状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确立以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时代特点,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与和社会和大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真正使我们的当代大学生,能把个人理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相融合,把个人奋斗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相融合,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飞自己的理想信念,谱写辉煌壮丽的人生之歌。

 

参考文献

[1] 杜菊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思考.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174):152-154

[2] 徐柏才.必须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1):171-174

[3] 鄢建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化工高等教育,2005年第2期: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