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完善机制,推进共青团组织建设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3-08-11 作者: 访问次数: 36
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高校整体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围绕素质教育的总要求,不断夯实团的基层组织基础,逐步增强班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但是,由于高校团员的实际状况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高校的班团组织建设和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四强四弱”的状态传统的高校班团组织生活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1、先进性弱与群众性强:团员比例高达98%,这种“全民皆团”的环境使团员的先进性难以体现;2、教育性弱与活动性强:注重了活动的形式,忽视了通过所应该显示的教育功能,呈现出为搞活动而搞活动的状态;3、开放性弱与封闭性强:强调班级活动本位意识,组织生活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不能对相关班级产生示范作用;4、整体组合弱与个体效应强:出现点上活跃,面上平淡,未能实现班团组织全面活跃,不少团员未能积极参与到团的组织生活中来。华东理工大学团委在加强班团组织规范化建设中紧密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任务和学校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本校共青团工作的优势和特点,着力体现“教育体系网络化、教育形式课堂化、教育评估规范化、教育成果显性化”。班团组织建设更加规范,班团组织形象更加鲜明,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想信念坚定、成才欲望强烈、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骨干队伍和优秀学生群体。
一、“抓严、放活、开放”
突出“抓严、放活、开放”的原则,巩固和活跃团的基层组织。即严抓支部正常运作和组织规范建设,重点强调团组织生活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和团员责任意识的培养;放活支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团日活动形式创新、多样,使团组织活动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打破原先班团支部活动的封闭状态,建立团日活动的开放体系,定期举办开放式的团日活动观摩和评比,形成各级各类团组织面向全校举办团日活动、学生能自主选择参与团日活动的氛围。团委“规定动作”与支部“自选动作”相结合,每两周结合重大时事和重要节日,设定主题,提供备选“菜单”,在规定的主题范围内,各团支部可根据班级实际和同学兴趣,不拘一格的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规范记录,为每一团支部配发统一的“华东理工大学团组织生活记录手册”,定期由分团委书记批阅,加强指导,记录的内容作为推荐评选“优秀团支部”和“特色团支部”的重要依据;开展“特色团日”活动评选,每月根据“主题鲜明、教育有力、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气氛活跃”的原则,评选“特色团日”活动10个,“特色团日”提名5个。
团日活动和团组织生活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有记录、有考评,组织生活内容丰富,从机制和载体上保证基层团支部的全面活跃。
二、健全班团组织考核考评机制
逐级分层考核,工作考核和评比有利于更规范、准确、有效的评估基层团学工作状况,及时选拔、培育和推出优秀典型,树立起“可信、可学、可比”的先进榜样,校团委考核各学院分团委工作、分团委考核团支部工作。互评和自评相结合,每年五四期间,校团委要求各班团支部以“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活动阵地好”为标准,自荐申请材料和互评材料,根据“华东理工大学共青团组织考核条例”深入开展基层团组织的评优和考核工作。健全公正合理的《基层团组织的考评体系》,考核内容合理细化,着重考核基层建设、工作质量、特色工作、骨干队伍的培养的四大类共23条,建立各项工作的评估制度,形成竞争机制,活跃工作氛围。评选“十佳”系列典型,团委每年在全校范围内评比“十佳青年大学生”、“十佳团支书”、“十佳志愿者服务队”、“十佳寝室”、“十佳好人好事”、“十佳优秀学风班集体”和“十佳社团”等系列活动,树立了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和深化了共青团“示范群体”的建设。
三、建立班团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依托团校阵地,建立业务知识系统培训制度,每年对新上岗的专职团干部进行集中岗前培训,提高新团干部快速适应工作的能力,熟悉团工作的方法和环境,并创造机会选派优秀团干部参加市团校和各级党校的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每学期对在岗教师和学生团干部开展18学时岗位培训活动,即进行6学时理论学习、6学时研究讨论、6学时实践操作的常规培训,全面提升团干部业务素质。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班团干部工作条例,实行岗位责任制,对班团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以工作实绩作为评选优秀团干、优秀团员的重要条件。每学期初,班团干部要向同学通报一学期工作计划,期末则向同学们作总结报告并接受答辩,培养了一支业务精通、素质全面的团干部队伍。开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教育,加强团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教育,通过班团组织生活大讨论、主题征文、演讲、典型示范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青年团员自觉培养团员先进意识、“公民、公德、公益”意识,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