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发布人: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3-08-21 作者: 访问次数: 172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立足校园,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依照法律,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能力、加强修养提供了舞台,也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德育工作领域重要载体。因此,重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色

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最鲜明的特征是目标的自愿聚合。学生社团是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有群体目标的整合性,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努力。其次,学生社团具有普遍的群众性,表现为数量多,成员来源广。各高校都建立了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民族。再次是社团辐射面广。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所,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学生社团具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造就和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着两个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一,普遍教育性。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奋斗是产生凝聚力的内在条件,这些因素把众多的兴趣爱好、志向相同的同学汇在一面旗帜之下,使学生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每一个社团都带有特定的文化内容与观念指导,这就使社团工作富有教育性的特点。

第二,典型示范性。很多社团在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会给大学生们带来某种示范性效应,引起众人的仿效,重塑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观念,影响全新的人生理念的形成。

第三,无形的组织性。社团活动有着一种强大的组织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座谈会、社会调查、影视欣赏、辩论、走访、网络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这些灵活多样的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都是在构建无形的教育的组织平台,为我们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和载体。

第四,思想载体性。社团活动汇聚众多学生,社团所倡导了思想就更容易,同学接受成为校园文化精神的主流。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选择的自主性、参加的广泛性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突出特点,而学生社团活动又是在高校的主导与控制下进行的,这就使得社团活动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操作与利用。其实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活动舞台和思想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向纵深发展。
二、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机遇之一:社团活动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党团活动、政治学习、开会作大报告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载体。随着时代与实践的变化与发展,为了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必须进行载体创新。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但也少不了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参与,活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这就使得学生社团活动能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被我们应用,并且起到其他载体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机遇之二: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面对新的社会趋势和竞争要求,积极寻求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途径。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但单靠学校的正式组织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这种成才需求,学校也不可能动用自己的力量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发展需要。高校学生社团利用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促进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促进大学生成才,有力地化解冲突,保证学校的稳定,增进学生对学校的情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学生社团处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中间层次,是学生之间的自愿结合体,因而具有媒介功能、调节功能、服务功能和监督功能;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中间层次和衔接点,可以发挥其双向服务作用。经常性的社团活动,在社团内部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社团与学校之间进行协调和沟通。社团活动中,大学生的思维活跃、表露真实,使学生社团活动成为高校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而真实的窗口,这有利于高校真实准确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调整工作思路,深入细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工作更贴近学生实际,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机遇之三:社团活动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对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的意义,主要在于它的内容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创造出能够团结和凝聚大学生,增强学校向心力、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塑造和提升学校形象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实践证明,搞好社团建设,非但不排斥思想政治工作,而且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并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个新天地。社团建设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扩展,使思想政治工作更适应大学生的需要,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大学生社团所倡导的社团精神,包括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体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开拓精神,不仅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培育社团成员团队精神、倡导社团道德、规范社团成员行为、开展社团活动中,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活动舞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向纵深发展。

机遇之四:“红色社团”的发展历程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高校党团组织的引导下,一些大学生组织起以学习、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社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红色社团风起云涌,大学生们感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精辟总结了前人的科学理论,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又富有前瞻性,指明了国家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在全国高校中,已有2000多个学习、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校级学生理论社团,其中研究“三个代表”和“七一”讲话的社团有1200多个。这类社团集聚了大量品学兼优的学生,活动形式多样,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风气,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广大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洞察力,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已逐渐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

(二)挑战

挑战之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其一,价值取向出现偏移。在社团活动中出现了忽视或者说实质上淡化精神支柱的倾向,表现为重视政治活动的多样性,忽视政治活动的目的性,使政治活动的目的性为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功利性所冲淡。重视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忽视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使人的个性发展因缺乏理性规范而显随意性,一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乃至动机目标偏离了社会主导方向,所有这一切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其二,品位不高。满足需要成了迎合需要,甚至出现非个性化、非审美化和非文明化的倾向。娱乐性、消遣性和商业性是当前社团的突出特点,但这不应该成为社团的主流,青年大学生所创造的社团应有别于其他类型的青年和社会,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育人功能。其三,管理不善,活动质量不高。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缺乏理性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有序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导致良莠不齐,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部分社团组织甚至与学校正式群体之间发生冲突和矛盾,产生内耗。

挑战之二:学生社团的商业化和社会化运作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生社团作为新兴的广告资源,不可估量的动态媒体,已越来越受到精明商家的青睐。学生社团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积极谋求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利用社会资源,逐渐由单靠学校划拨资金发展为多渠道特别是通过与社会组织筹集资金,使学生社团运作呈现社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与此同时,高校社团活动正由校内自我封闭循环方式转变为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积极参与社区和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把活动范围拓展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学生社团的商业化和社会化运作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在价值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在目标上,从人的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以提高人的主体能力为根本宗旨;在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平等交流与双向互动。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观念、方法、手段、目标等方面与此是不相协调的,甚至存在较大的距离。

 

三、社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与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属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团体,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社团就不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的指导,恰恰相反,为了保证学生社团能顺利运转,学校必须加强管理,并加强对社团的指导。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实行了导师指导制度,即选拔或聘请优秀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要进入社团以后,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能更好的发挥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功能。

()骨干作用。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一般来说,他们都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号召力,在社团成员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一个社团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干部的表现。如果这支队伍能够发挥积极的示范、表率作用,就一定会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其他社团成员。

()党团建设。班级功能的弱化使得长期以来在班级的基础上建立党小组和团支部的做法有可能发生改变,现在已有一些高校在探索党小组、团支部进入“学生公寓”的可能性。我们不妨也设想,如果学生社团的稳定性得到加强,那么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小组和团支部是否可行。一旦在学生社团中建立起党小组和团支部,有些社团活动就可以和党、团活动结合起来,学生党员和团员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在社团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化研讨。通过社团活动开展有组织的研讨交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的必要途径。通过一些重要文件精神的热门话题,组织如畅谈会,邀请文化、企业各个层次的成功人士做精彩报告或面对面交流谈心,以浅出的形式深入挖掘思想内涵,提高社团活动品位,达到思想交流。倡导校园精神和主流文化,形成符合校园精神的独特社团文化。

()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类活动之中,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社团的生命在于活动,那些文化艺术型、体育健身型和社会服务型社团尤其如此。因此,要深入挖掘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该活动具备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让社团成员通过参加活动而受到教育。具体做法上,可以结合大事、喜事和重要纪念日、节假日开展活动,也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冠以某一特定主题,如社区服务、环保、助残等。社团成员在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袁贵仁.用十六大精神统领高校社科研究与思政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003(7).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的通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2).

[3]陶国富,吴梦宇,蒋宏.大学校园文化[M].学林出版社,

1997

[4]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