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3-08-21 作者: 访问次数: 112

【摘要】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令人忧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对待诚信教育、开辟崭新的诚信教育途径、建设高素质的诚信教育队伍等对策和建议,以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重塑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新形象。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原因  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力量,更要干诚信事、当诚信人,做诚信的传承和发扬者。

当前青年大学生中,功利入党有之,考试作弊有之,抄袭作业、论文有之,雇佣“枪手”有之,贷款不还有之,虚假履历、证书有之,频繁毁约、跳槽有之,这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这也使大学生诚信缺失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开展了相关的访谈和小规模问卷调查(200人),从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挖掘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就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本文就是对这些思考的部分提炼。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不良风气的影响

政治领域:少部分领导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也影响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期望。青年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政治领域的不正之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产生诚信缺失。

社会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走私逃汇、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甚至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对青年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一些青年大学生会缺乏诚信责任意识,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

文化领域: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搞有偿新闻等,教育工作中的乱收费、招生黑幕、注水文凭等,学术工作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必然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

  2、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实效性

高校诚信教育是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的直接因素。当前高校诚信教育缺乏应有的实效性。主要表现为:

诚信教育重视不够。诚信教育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时代的呼唤,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要求,是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要途径。长期以来,一些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笔者调查中,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诚信教育的大学生有42.1%,24.7%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学校是否重视诚信教育。在访谈中,部分青年大学生亦表示对学校开展诚信教育的举措知之不多,需要切实开展诚信教育。高校教师的诚信教育意识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忽视诚信教育的渗透,只重教书而忽视育人。笔者调查中,当问及老师平时如何进行有关诚信教育时,14.0%的大学生不知该如何作答。大学生自身对诚信教育的认识情况也需要改进。当谈及诚信教育的开展,部分大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对于学校组织的诚信活动,部分大学生表示了自己的漠视。5.0%的大学生对“诚信教育应当在全民开展,大学生尤其要注意诚信行为习惯的养成”选择“说不清”;10.1%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参加学校组织的诚信活动。

诚信教育内容模糊。在当前高校的诚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诚信教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众多人心目中是一片模糊。对于诚信教育应该有哪些内容,许多教师表示说不清楚。笔者访谈中,多数大学生表示积极赞同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但谈及诚信教育内容时则陷入了混乱状态,不能清晰地说出自己所赞同的诚信教育究竟应该包括哪些具体的内容。对于诚信教育内容的模糊必然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切实有效。

  诚信教育方法单一。影响诚信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方法的运用。当前多数的诚信教育停留在传统的说教上。笔者调查,5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所接受的诚信教育”多是通过灌输法;除去讨论法和实践法,接受通过“其他”方法进行的诚信教育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9%;多数大学生认为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种方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赞成“诚信教育应多种方法相结合”的达到90.4%。

  诚信教育路径狭窄。诚信教育多数是通过教师课堂影响和开展相关活动影响,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教育途径的开拓创新上存在明显不足。如对网络这一有效教育途径的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扩展和深入。笔者调查中发现通过网络了解诚信的大学生仅有16.2%。

  诚信教育队伍乏力。在当前高校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自身诚信素质不高,关心学生成长成才不够,缺乏人格魅力,缺乏奉献精神等等。诚信教育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的管理不够科学等等,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不足。

3、青年大学生自身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多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成长起来,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自主意识等,但是同时他们也存在责任意识淡薄的现象。

社会历史责任意识不浓。部分青年大学生对所要承担的历史重任不明确,不清楚自己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民族复兴的希望,不能正确认识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局限于狭隘的视野,片面注重个人利益、追求享乐。从对“是否能够为国家利益着想”的评价这一调查中,大学生对自己和他人能够为国家着想的评价值多分布在58(调查把评价值分为十个等级)之间的状况可以看出,大学生自觉为国家奉献的责任意识还有待加强。

社会角色责任意识不明。当前部分大学生对自身不同社会角色尚未具有明确的责任意识。他们漠视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存在着破坏公物、不注重公共卫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现象;他们习惯了被家人娇宠,沉溺于父母亲人的关爱,提出过分的物质要求,忽视了作为家庭一员所应尽的责任和承担的义务。在学校中,部分大学生不明确学生的责任所在,学习敷衍了事,缺乏认真态度,甚至出现网络成瘾、专职爱情“事业”等主次颠倒、荒废学业的情况。据报载,现在因成绩不合格而退学、试读或留级的大学生中,由于网络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占70%以上。

社会行为责任意识不强。部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意识不强。他们做事随性而为,对行为的后果缺乏考虑,没有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明确意识。如刘海洋泼熊、王晓明杀父,以及近来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在这些案件中,行为者都缺乏对行为责任的思考,缺乏行为责任意识。此外,部分大学生当发现自己做出了不当的行为后,不是正确面对和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而是尽量去隐瞒、躲闪和推卸。

二、切实加强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

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着重从对诚信教育的认识、诚信教育途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探讨切实加强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性措施。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诚信教育

1、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领导重视是加强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首先,要立足高校的职能进一步认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的观念,明确加强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次,要抓好诚信教育的各个环节,切实保证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要大力支持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并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财力保证;要组成结构合理、高素质、有战斗力的诚信教育队伍,为诚信教育提供队伍保证;要严格制定相关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奖惩机制,为诚信教育提供制度保证。重要的是,高校领导要加强自身诚信修养,成为诚信的表率。

2、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工作直接影响教育成效。如果没有教育工作者,要完成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的重任将无从谈起,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将受到阻碍。切实加强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认真、积极地开展诚信教育。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加强自身在教书、科研、工作、生活中的诚信修养,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要有正确的诚信教育思想,积极开展青年大学生诚信教育。

3、青年大学生要正确对待诚信教育

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诚信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拥有更加系统深刻的诚信理论,具备明确的诚信意识,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促进其有效的自我教育。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深刻认识诚信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动积极地接受教育,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诚信的理论知识,把诚信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论文、考试、交往、恋爱、求职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真实诚恳、讲求信用,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开辟崭新的诚信教育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活动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突出丰富多彩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不同年级、不同系科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如商业诚信、法律诚信、政治诚信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公益签名活动、诚信征文活动、社会调查、剧社活动等;可以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学校统一组织、院系组织、学生社团组织、联合组织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纸上谈兵,不仅要在校园内以各种形式广泛开展,还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走向社会,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为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做出努力,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从细微处入手,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行为习惯的锤炼。

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有效途径。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等高校纷纷建立了大学生诚信档案,对规范大学生诚信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使全校、甚至全社会都对此有所了解。其次,建立诚信档案要科学化、规范化。诚信档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承诺书、个人资料、家庭背景、品行说明、学习效果、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特别记录等,记录学生在校期间思想道德、生活学习、组织纪律等方面尽相关责任义务情况及履行承诺情况,如国家助学贷款、考试作业、勤工助学、学杂费交纳、集体活动出勤等。诚信档案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规范、细致、客观。档案建立后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诚信档案在学生毕业时要作为学生品行的有力证明交给用人单位。再次,诚信档案建立要形成体系。建立诚信档案不仅仅要在高校内通行有效,而且要与社会接轨。大学生诚信档案要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联系,与相关制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效的大学生诚信监督机制。

3、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环境

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需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诚信教育环境。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发挥教师、同辈群体的教育和影响作用,运用标语、布告栏、校园广播、电视等有效手段,营造全方位的校园诚信文化教育环境。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不断提高诚信修养,注意养成自身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并注意与子女交流诚信心得,对一些现象进行讨论达成共识,为子女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诚信教育环境的营造需要不断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营造优良的诚信舆论和文化环境;要尽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逐步健全市场经济诚信法规体系。同时,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要统一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三者之间要成立有效的沟通联络机制,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诚信教育队伍

1、优良的素质

作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者,需要优良的素质。首先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诚信教育工作者要对祖国、对社会主义事业、对中国共产党忠诚和热爱,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信念,对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的信心,对党的领导的信任。其次,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诚信是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诚信教育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以诚待人,信用待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再次,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专业理论素质要求诚信教育工作者能够系统全面地把握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熟谙诚信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诚信的历史,掌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规则以及法律所涉及的诚信原则,深刻领会诚信的科学内涵。专业能力素质主要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

2、合理的结构

诚信教育工作者要有合理的队伍结构。首先,人员结构。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队伍的人员要以“两课”教师、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实现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人员结构。其次,年龄结构。各年龄阶段的人员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诚信教育工作队伍要根据诚信教育和教育对象的特点,按照老、中、青,以中青年为主,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再次,性别结构。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特点和专长。诚信教育队伍中要注意适当的男女比例,分工明确,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单一的性别结构。第四,学历结构。到2005年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历层次,增加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诚信教育队伍要不断提高学历层次,优化学历结构,一方面吸收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进修提高原有诚信工作者的学历层次,逐步形成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的学历结构。

3、科学的管理

要提高队伍工作的效率必须加强科学的队伍管理。首先,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的理念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诚信教育队伍的管理要以人为本,增强其感召力、人性化。其一要关心,关心教育者的工作及其生活、学习情况,合理进行人员安排,使不同的教育者都能各显身手、人尽其材;其二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明确工作要求,通过有效形式促进诚信教育工作者沟通思想、交流经验,培养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其次,完善制度。要做到有制可依、有制必依、执制必严、违制必究。制度包括选拔聘任、工作考核、监督评估、进修提升等。要尽量避免制度“真空区”,力争队伍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相应的制度,形成环环紧扣的制度体系。有了制度就要严格执行,要严格按照制度开展工作。再次,培养提高。要坚持选拔、使用、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诚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培养。其一是理论素养提升,要根据诚信教育工作者工作性质的不同,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再教育。其二是实践锻炼提升,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诚信工作者进行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以使其开阔眼界,增长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注释:



参见郗杰英等编:《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文心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中国教育报》,20021014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吴福生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页。

 

 

 

 

 

 

 

 

参考书目:

1、郗杰英等编:《新学子——当代大学生研究报告》,文心出版社,200212月版

2、黄蓉生主编:《21世纪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月版

3、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1月版

4、黄蓉生著:《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