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时报》:华理学子从ACM竞赛走上创业路
八年来ACM队员有近二十人创业,很多人收入超千万
2月19日出版的《东方教育时报》,以整版篇幅对我校许多ACM参赛队员毕业后走上创业之路且取得不俗成绩的故事进行了专题报道,全文刊登如下。
大学期间,都曾是ACM国际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队员;毕业后,都在IT行业以技术自主创业且获得成功。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的60余名曾参赛并获奖的ACM队员中,有近二十名自主创业或参与创业。其中,尹庆是上海萌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邹宇参与创办了北京万维商联科技有限公司;于博则是上海昱屹数字科技公司5名创始人之一……自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罗勇军2006年担任ACM/ICPC教练以来,ACM竞赛与创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很多参赛者后来都走上了创业之路。
“技术宅”成年轻创业者
很多人都怀有创业梦,但能有几人真正付诸实践?在公众印象里,“技术宅”就是程序员的代名词,而从华东理工大学走出的一批“技术宅”却充满激情地踏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并取得不俗成绩。
2009年毕业于数学专业的尹庆,曾获得过ACM/ICPC亚洲区域赛金牌,参加过世界总决赛。毕业后,尹庆先后在启帆、完美时空等网游公司做技术开发,2011年6月正式辞职,创办了萌果游戏公司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开发了“幻想精灵”等4款手机游戏,并在全球发布上线,实现年收入1亿元,27岁便成为千万富翁。
2008年毕业于数学专业的邹宇,同样获得过ACM/ICPC亚洲区域赛金牌,参加过世界总决赛,有过在谷歌、微软、创新工场等公司实习、工作的经历,是北京万维商联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官。该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是淘宝认证的金牌合作伙伴,名为“美折”的主打产品是淘宝开放平台上付费用户数最高的应用,目前公司年收入超过5000万。
获得过 ACM/ICPC 亚洲区域赛金牌、参加过世界总决赛,2010年毕业于化学学院的于博,是上海昱屹数字科技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公司为奔驰AMG、强生、龙湖、联合利华等公司提供数字创意服务,年收入2000万元。
年仅二十几岁的创业者们何以能够以技术起家,在IT行业里游刃有余?在罗勇军看来,大学期间参加ACM竞赛,为他们日后创业注入了不容小觑的活力,“过硬的技术能力、自信心、队员间身份的认可、合适的切入点以及IT行业创业春天的来临,都是ACM队员日后走上创业之路的关键”。
枯燥的竞赛培养就业优势
由美国计算机协会主办的ACM/ICPC,是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被誉为“程序设计的奥林匹克”。
“它要求参赛队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非凡的算法设计能力、娴熟的编程技巧,以及良好的协作精神、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临场应变能力。”罗勇军说。
据罗勇军介绍,一名 ACM 队员要想获得亚洲区域赛的奖牌,必须在训练时掌握180个左右的算法知识点,做600道以上的题目训练(做完每道题,至少需要写100行以上的代码),对勤快、自觉的学生来说,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而要获得金牌,ACM队员则至少要训练两年、做题数量在1000道以上、编写代码超过10万行。
“以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为例,它已经很强大了,却只是算法几百个知识点中一个普通的知识点而已。”罗勇军说,由于90%的编程知识靠队员自学获得,因此,队员们有90%的时间是坐在电脑前面对代码,“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集训时以泡面充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们自称ACMer,把参加这一竞赛当作了一种职业,因为大学几年都‘泡’在上面了!”罗勇军告诉记者,一名ACM队员的成长路径基本为:大一上学期开始学习编程知识,每年春季准备5月的邀请赛,每年暑假在机房集中训练并参加个人赛、组队赛,每年秋季参加亚洲区域赛;比赛回来,他可能再奋斗一年,和队友冲击区域赛金牌,并代表学校参加世界总决赛,从而达到作为ACM队员的顶峰。不过,完成梦想的人毕竟是少数,邹宇、尹庆、于博都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既然参加ACM这么辛苦和枯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为之“衣带渐宽终不悔”?
“ACM竞赛的魅力不仅在于就业优势的吸引,更在于它是一场高级智力活动,对爱思考的学生来说,越有挑战,越有趣。”罗勇军说。
ACM竞赛铺就创业路
能在ACM竞赛中获奖,就一定能创业并获得成功吗?
“创业是为了用所学知识做出产品。”先参与诸咏天创业团队,后又加盟尹庆公司的曾明君认为,ACM经历培养了他的自学和团队合作能力,并使他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创业,则使他的知识价值化。
“两年的钻研与拼搏,不仅使我的学识和能力增长,更让我感受到了专注与梦想的力量,为我之后踏上创业道路奠定了基础。”2012年毕业于计算机专业的诸咏天,尚未走出校门就和ACM队友一起创办了公司,目前已开发出一款手机游戏,并将于近期发布上线。
无独有偶,从大一到大四,尹庆整整3年与ACM为伴,用罗勇军的话说,尹庆就是一个“自信满满、性格活泼的ACM狂热分子”。
“竞赛使我的技术功底得到了加强,锤炼了我的表达和演讲能力,担任队长和教练,对我的管理能力也有帮助。”得益于此,尹庆不但组建团队创立了萌果游戏公司,还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内,将公司规模从最初的6人发展为如今的近140人。
“有ACM训练的经历,在创业时遇到困难更容易坚持一些。”邹宇说,创业的过程中,既要不断地主动学习与业务、公司发展有关的新知识,还要尽快找到方法,应对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挑战,而准备ACM比赛过程正与此类似。
毕业后一直在创业公司里磨砺的于博认为,ACM给他的最大收获是进入了IT技术圈子,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即罗勇军所说的“身份的认同”。
这种“身份的认同”,还体现在创业者们对ACM队员的青睐,例如,邹宇团队中的林俊琦,于博团队中的陈光、顾泽天,尹庆团队中的张盼……
“ACM队员的技术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公司在培养时能省去很多力气。”光尹庆的公司里,就有8名华东理工曾经的“ACMer”。朱俊杰就是其中之一,从最初维护“幻想精灵”到如今主创一款新的游戏,硕士毕业不到一年,已成为公司的核心研发人员,“扎实的数据结构功底,为我在设计新产品时提供了优良的算法和思路”。
邹宇公司的合伙人和软件工程师,分别来自复旦、武大、华中科大、北师大,均获得过ACM 区域赛金牌,“大家都是各校ACM队中的佼佼者,在参赛时经常交流学习,友谊深厚、彼此了解、信任感强,交流简单高效。”邹宇说。
饮水思源,作为ACM竞赛走出的翘楚,尹庆还以实际行动来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参与赛事:公司分别出资10万元,赞助2014年在上海大学、2015年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的亚洲区域赛;出资1万元,奖励2013年获得亚洲区域赛金牌的华东理工参赛队。
课程教学与科技竞赛合力打造IT行业精英
据华东理工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郭卫斌介绍,该校自1997年开始参加ACM 竞赛以来,每年有50多人加入ACM队学习,其中一半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半为自动化、电子、数学等专业的学生,甚至有商科、社会学等非工科专业学生。
除了创业和读硕士、博士深造外,ACM队员毕业后“不管来自哪个专业,都在从事IT工作”:吕贤杰在阿里巴巴; 汪愈舟、杨杨、林鹏在微软;张辰在EMC;胡钦骋、欧文韬在腾讯……
事实上,不只这些曾经的ACM竞赛获奖者广受欢迎,华东理工计算机专业培养的学生中,仅4年来就有50多人走进卡耐基梅隆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世界名校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名校读研,就业的学生也以“实践操作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较强、基本知识扎实、知识面宽、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强”等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成长为IT行业的精英。
“这是我们将课程教学和科技竞赛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结果。”郭卫斌介绍说,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等是计算机专业的基本学科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计算机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业高管、竞赛获奖者与学生座谈,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参与ACM等创新实践活动;聘请企业技术顾问、领域资深专家、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教改顾问小组,共同研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确立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将课程实验、综合实践和科技创新实践结合起来,强化计算机应用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将一些国内领先水平的实验项目及设备引入到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 ACM/ICPC、数模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USRP 和各类企业组织的设计大赛等; 利用短学期开设专题实践,丰富学生项目开发经历等。
原文来源:《东方教育时报》 2014-02-19︱原文作者 桑翔 张婷
原文链接: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4-02/19/content_222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