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013年风靡网络的复旦“四大学霸”之一到刚刚出炉的201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华东理工大学2005级校友、复旦大学2012级博士生仰志斌始终被周围同学仰慕。现在,回想起他在母校华理度过的本科四年,这位当年的学霸满怀感激。在3月4日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201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我们对仰志斌进行了专访。
仰志斌,一个人如其名的文质彬彬的男生,很多人可能很难将这个巨蟹座有点腼腆的大男孩和他取得的一系列学术研究成就联系在一起。他从我校2005级理学院的一名“学霸”,到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2012级的一位“学神”,对于他来说有些东西改变了,有些东西却一直没有改变。当站在2013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的领奖台上,他的获奖感言朴实而简单:感谢母校华理,感谢现在的导师。
仰志斌至今已发表SCI学术论文43篇(总影响因子451),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3篇,在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3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4项,其中6项专利已获授权。2013年,他荣获了世界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生奖,是唯一一位获奖的亚洲人。
踏实勤奋和华理本科生活
仰志斌是我校理学院2009届毕业生,他一直称华理为母校,在谈起母校的时候,总是流露出了满满的怀念和感激。他说,和复旦相比,华理的课程要多很多,每天都要完成很多的课程和作业。但也正是因为华理勤奋求实的学风,让他掌握了稳固的基础知识。对他来说,如果说复旦给了他腾飞的翅膀,那么母校华理则让他积攒了足够多的、起飞的能量。回忆起本科的学习和生活,仰志斌表示,即使学习上被称为“学霸”,但课余生活还是非常丰富多彩的。他爱好篮球,平日里总会和三五好友一起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是理学院篮球队的一名队员。他热心帮助同学,在班级担任班委、在学院是体育部的一名干事。有趣的是,仰志斌的室友也都是学习非常厉害的“学霸”,除了他之外,另有两位室友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博,两位室友在同济大学读硕士,另一位出国留学。在大学四年中,他们经常一起自习一起打球,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他说,大学的时光异常宝贵,很庆幸,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科研、篮球,都是他热爱的事情。
在导师的鼓励下绽放光芒
因为英语的短板,仰志斌痛失了保研的机会,于是他选择了艰难的考研之路。他发现,因为平时基础知识非常扎实,考研并没有想象的艰难。201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进入先进材料实验室。提起考研的经历,他并没有怨恨保研失败,相反,觉得通过考研,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基础知识,正是这样,他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不难发现,仰志斌突出的学术成绩几乎都集中在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当问及这个飞跃的原因时,他坦诚,正如获奖感言里说的那样,感谢华理让他学会踏实和务实,感谢他的导师,用一直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树立起信心和信念。他说,不管他实验做得怎样,导师都会鼓励他支持他,正是这种温暖的育人方式,让他愈加热爱科研,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在国际的平台上不断进步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在这一系列荣誉和肯定面前,仰志斌反而愈加谦卑。他说,其实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要更加专注地去研究。他曾作为中国的代表参加在美国波斯顿召开的世界材料研究学会,在这次国际顶尖科学家聚集的学术研讨会上,他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他一方面被那些一辈子献身科研、热爱科研的科学家们的精神所感染,另一方面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这种责任成为他前进的巨大动力。他说,要把这些最前沿的知识,带回中国,推动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回国后,他和实验室的同学们一起对这些前沿理论进行研究,立志做出比西方更好的研究成果。
在科研的道路上放眼未来
任何一份职业或者事业,唯有热爱,才能给人以不断的动力坚持下去。这句话用来形容仰志斌对于科研的热爱再适合不过了。小时候,仰志斌就是一个对于自然充满好奇和疑问的小男孩,他想知道闪电是如何产生的,他想知道轮子为什么可以转动,他想知道太多太多自然界的奥秘,于是他一直在追寻那个能够解答他疑惑的东西。于是,大学他选择了物理专业。他说,物理就像给了他一双看世界的眼睛,解答了他内心中诸多的困惑。对于他来说,待在实验室的日子是一种享受,做实验也是一种乐趣。现在,他正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每天与科研以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伍。谈到未来的发展,他希望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计划到国外读博士后,然后回国做一名大学教师,继续从事热爱的教育和科研工作。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醉心科研的情怀。在荣誉面前,有些人容易骄傲,而另一种人却让这份荣誉变得更加名副其实。仰志斌就是这样的人,这种传承着勤奋求实秉性的“华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