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论道”第二十期:张曙光教授启发学生探索“好奇心”的神秘力量
发布人: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18-03-14 作者: 访问次数: 39

3月11日上午,由生工学院、校团委、学工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十期“名师论道”讲座在奉贤校区敬贤堂举行。麻省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副主任,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张曙光受邀担任主讲嘉宾,以“Curiosity driven research generated new technologies and economy”为主题与师生展开深入交流。生工学院党委书记陆兵、副院长王启要,校团委副书记魏星出席了讲座。讲座由国家“杰青”、“973”首席科学家张立新主持。200余名学生聆听了讲座,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现场氛围融洽。

图片说明:张曙光教授做讲座

张曙光以“没有他们,我们今天的生活会怎么样”为题,介绍了二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他们的科研故事,以及他们的发明创造在今天社会的广泛应用,并以此为基础向学生阐释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与意义。通过讲述故事,张曙光指出,在学习中一定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和不怕失败、不怕被他人取笑的精神,积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诚信为本,不要急功近利,才能创造真正属于时代的财富。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寻找新的方向,而知识正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知识创造财富的重任正在当代大学生身上。

图片说明:张立新教授主持报告会

在学生提问环节,面对学生们的踊跃提问,张曙光分享了在国外学习生活中的经验。他表示,个人梦想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是在很多国家都会出现的问题,但是他希望大家坚持做自己,努力钻研理工科,真正研究东西,创造价值。他鼓励在场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USRP等课题研究,体验科学、感悟科学,将科学作为一份事业奋斗终身。

相关链接:

张曙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高级研究员,生物医学工程中心副主任,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及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客座教授。1990年发现了第一个左旋Z一DNA结合蛋白质并克隆了它的基因,1993年短肽自行聚集和自我互补的发现和一系列研究成果被誉为麻省理工学院70年以来的最重要的15项成果之一,1997年开创了生物表面修饰工程技术的崭新研究领域,被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SigmaChi科学协会会员。同时成为蛋白质科学协会、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协会等七个学会的会员。发表论文160余篇,h-index70,做过学术报告100余次,并多次主持国际学术会议。目前从事生物学、工程学和医学上的自组装肽、自组装纳米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拥有专利38项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