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生进千村百企 行走的青春课堂——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纪实(一)
发布人: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5-09-07 作者: 访问次数: 10

万生进千村百企 行走的青春课堂——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纪实(一)

稿件来源:团委   |作者:团委   |摄影:团委   |编辑:   |浏览量:416

2025年暑假,我校2000余支实践团队,近万名师生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万生进千村百企”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和“青年实干家”专项行动。华理师生通过走访革命老区、田间地头、先进产业、基层社区,深刻领略经济发展之重、科技创新之先、文化传承之要、劳动教育之义。以专业知识感悟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与时代同心同行,与社会同频共振,共同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赋能地方发展

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化工学院“向‘新’而行、‘化’育匠心”博士生实践团赴安徽省安庆市开展“万生进千村百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红色研学-行业调研-市校联动”的三维融合模式,传承红色基因、探访行业前沿、赋能地方发展,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育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实践团先后走进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邓稼先故居,感悟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与“隐姓埋名二十六载”的报国精神,从中汲取科研报国的精神力量。在桐城市,团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解码桐城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走进中国石化安庆石化公司,团队成员实地考察重油催化裂解装置,围绕绿色炼化、智能管理、安全生产等主题展开深入学习,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宽了专业视野。期间,化工学院开展“教授行”活动,与安庆石化启动“青年实干家”计划,强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此外,实践团还与安庆市政府开展座谈,共商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为区域腾飞注入新动能。

此次实践,华理学子以脚步丈量产业前沿,以专业赋能地方发展,不仅在红色沃土中淬炼了忠诚信仰,更在产业前沿阵地展现了专业担当。未来,团队将赓续“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精神,聚焦化工新材料等国家战略需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贡献卓越的青春智慧,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华章。

克拉玛依的能源戈壁到宝武集团的钢铁矩阵,从安庆石化的车间到桐城的红色印记,华理青年的实践轨迹,是新时代青年与国家同频共振的缩影。他们以专业解锁产学密码,既在西部播撒教育火种,也在制造一线破解技术难题,更以成果转化赋能地方发展。这些实践超越学业范畴,是对“国之大者”的应答——当理想扎根国家战略,青春便有穿越山海的力量。华理学子用行动证明,青年担当不在口号,而在需求对接、校企创新、知识转化的实践中,为国家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诠释“强国有我”的誓言。


赓续援疆精神,熔铸能源报国初心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五周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上海对口支援克拉玛依十周年,化工学院“沪克连心,‘能’创未来”实践团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工学院,以“赓续援疆精神”与“熔铸能源报国初心”为双核驱动,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西进。化工学院“沪克连心,‘能’创未来”实践团前往中国石油大学克拉玛依校区工学院,以“赓续援疆精神”与“熔铸能源报国初心”为双核驱动,积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西进。实践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准聚焦当地学生发展需求,建立起研究生与本科生“一对一”结对帮扶的长效朋辈互助机制。此外,团队成员走访了石油工业遗产,与上海援克指挥部开展座谈,组织“同上一堂党课”主题活动,更奔赴中石化西北局等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地调研与岗位见习,零距离触摸国家能源工业强劲动脉,并成功挂牌建立“青年实干家”青春建功实习实践基地,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淬炼了团队成员“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使命担当,更有力探索了教育援疆、人才兴疆、产业强疆的融合路径。着眼长远,实践团将持续推进涵盖科研指导、学业规划、职业发展的长效跟踪机制,通过优质资源西进与成长持续赋能,矢志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核心需求,在西部广袤热土上深植家国情怀。

这一创新实践为深化教育援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更深刻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到边疆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殷切期望。团队成员在躬身实践中,将“能源报国”的初心熔铸于心、外化于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西部大开发战略、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贡献了澎湃的青春动能。


产学研深度融合,青春赋能产业升级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企业技术攻关需求,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践团前往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开展校企交流,以“产学研深度融合,青春赋能产业升级”为导向,组织2025级工程硕博士新生与企业导师面对面座谈,并深入企业一线,共同探索“校企资源共享、实践理论共融”的创新培养模式。座谈会上,卓越工程师学院党委书记张雪芹从五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建设情况,提出要借鉴宝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培养经验,重点强化在课程开发、导师培养、专业实践等关键环节的合作创新。双方达成共识,将共同探索“校企课程共建、校企课程共授、校企资源共享、实践理论共融”的新发展模式。随后,实践团实地考察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围绕数智化转型、智能制造等产业升级核心议题,与一线技术专家进行专题研讨。

本次调研是“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创新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不仅为学子搭建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实践平台,又帮助合作企业攻克关键技术瓶颈,有力彰显了高校服务制造强国战略的使命担当与新时代青年学子科技报国的赤诚情怀。展望未来,双方将聚焦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地建设目标,通过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持续激发产学研协同创新效能。

发布时间:2025-08-21